咖啡常识 分类>>

这里没有唐人街

2023-07-30 20:36:33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这里没有唐人街早在马来西亚的英属殖民地时代,吉隆坡就有这条茨厂街。茨厂街的历史至今超过100年,街名与“吉隆坡开埠之父”——吉隆坡第3任华人甲必丹叶亚来有着不可切割的脐带关系。

  19世纪80年代,叶亚来控制着茨厂街一带,在该街设有一家木薯厂,而木薯的粤语发音为“茨”,从此,延伸出“茨厂街”的名称。

  当年,茨厂街一带涵盖了邻近的苏丹街、谐街和指天街等,属于旧吉隆坡市中心的繁荣地区。现在的茨厂街,在狭义上,就是马来西亚旅游部所指称的“唐人街”,即一条有着前后牌坊、全长不到4公里的街道。在广义上,它指的是吉隆坡的社区老街。

  茨厂街历经岁月洗礼,见证了吉隆坡最好的年华。19世纪末的茨厂街,更是一处华人的温柔乡和避难所。清末的中国局势动荡,东南沿海的华人为了求生,纷纷沿着先人足迹下南洋,这里一度留下不少旧中国的印记。

这里没有唐人街(图1)

  到了现当代,在三大国族合力实现马来西亚独立建国后,茨厂街一带依旧是华人社交和生活的大本营。雪兰莪州和吉隆坡华人逢年过节,甚至办理红白喜丧时购置必需品,一定会来茨厂街,这条街成为本土华人生活中离不开的地方。

  时过境迁,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,茨厂街的华人日渐外迁。加上各区大型超市林立,早市、夜市又随处可见,改变了以往人们买东西必到茨厂街的习惯。

  今天的茨厂街,不再是华人和华裔聚集的社区大本营,整条街道充斥着外国劳工(多为缅甸人、孟加拉人、印尼人,等等)。每当周末及公共假日,每趟公共巴士载来的乘客有90%是外国劳工。如今的茨厂街,大概也只剩下老牌坊和一些传统美食仍留有些许华人特色。

这里没有唐人街(图2)

  举目所及,到处是摆满衣服、手提包、手表、玩具、首饰和旅游纪念品的摊位,以及手持相机拍照或购物的游客——这里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旅游娱乐街。

这里没有唐人街(图3)

  茨厂街的变化,主要源自20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旅游业的战略调整。为了吸聚游客,需要打造一些旅游品牌和口号噱头。因此马来西亚政府一直有意并且积极地想把茨厂街更名为“唐人街”,希望通过增设富于中国文化色彩的设计和文化元素,将其打造成类似美国、加拿大、英国或澳大利亚等地的唐人街,以促进吉隆坡的旅游业发展。

  可是,华人不再作为主体的茨厂街如何叫作“唐人街”?马来西亚华人并不认可这个“唐人街”的叫法。

  论及海外每处唐人街的历史渊源,基本都是一群漂洋过海的华人,以血缘关系或同乡关系结成群体,在冷漠的异乡中互助帮扶,同舟共济。即使在现当代的国族构成中,他们依然是人数有限的少数派群体。在世界范围内,唐人街这种表意“他者”身份的特殊地理空间,往往象征的是华裔少数族群被边缘化的地位。

  而在马来西亚的国土上,国情却大不相同。华人已经落地生根几代人,人口众多。在马来亚(马来西亚前称)独立初,华人就占总人口比例的40%,在马来亚三大民族中排行第二。目前华人人数为700多万,占总人口比例的23.4%,仅次于马来族,并多于印度裔人数的一倍半。

  华人大都聚集在城市(比例通常占总人口的35%~45%,有些地方超过半数),所以,除了吉隆坡外,在新山、槟城、怡保、巴生、马六甲、古晋和诗巫等城市,也不乏华人脸孔。而华人社区和华人街道更是遍布其中,数不胜数。今日,仅仅吉隆坡一地,就至少有45﹪(过去是70%)的人口是华人。

  数百年来,华人先贤在此努力扎根,为家国的建立和繁荣,付出心血乃至生命。因此,一条不过4公里的唐人街,无法代表这一切,更无法代表遍及马来西亚的华人。

这里没有唐人街(图4)

  在马来西亚的民主政治中,华人的权益无小事,需要在每一件事上切实争取并得到保障。所以,表面上看是华人反对“唐人街”的叫法,实质上是反对被政府定位为外来移民、边缘族群及少数族群。

  2015年9月发生的与“种族和谐”有关的“茨厂街事件”,多多少少能佐证——在马来西亚的国情下,为何华人对于族群权益如此在意。

  “在马来西亚华人无处不在,因此类似唐人街的空间概念是不恰当的安博体育官方。建立唐人街就是把华人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。”(《新明日报》,2/4/1992)

  “我们可以有华人住宅区、商业中心,但是不能有唐人街,因为在这多元文化的国度,我们和马来人及印度人并列为三大种族。建立唐人街是无知又可笑的。”(《星洲日报》,21/5/1991)

  “对马来西亚华人而言,唐人街是个禁忌议题。如果华人接受唐人街,这表示他们间接承认自己是这个国家的少数族群,有自我制约,以及自我降级的危险。”(《星洲日报》,25/5/2003)

  这是为什么,我们认为茨厂街不是唐人街,马来西亚也不需要唐人街。“唐人街”和“马来人”“马来华侨”的叫法一样,都源自外界对马来西亚华人历史的陌生。

  自吉隆坡北行200公里,抵达两个半小时车程的马来西亚霹雳州首府——山城怡保,可以去感受到小小唐人街之外、真正的南洋华人社群生活。

这里没有唐人街(图5)

  怡保旧称“坝罗”,传说是以前居民称呼矿场之意。本地盛产锡矿,是著名的“锡都”。自中国清朝的咸丰年间(1851~1861年)起,下南洋的早期华人多以矿工为主,这里自然成了华人聚集地。

  在怡保市中心,有一处旧街场,由700多间店铺及10多条大大小小的道路建设而成。旧街场是怡保市的发源地,更是马来西亚现代与传统交融的典范城镇之一。尽管当年的风光不再,但这些百年建筑依然有蓬勃的生命力。

  刚进巷口就能看到挂着“南洲白咖啡”招牌的茶室。旧街场的传统咖啡店和白咖啡闻名马来西亚。沿着南洲白咖啡茶室走下去,就到了目前怡保最火的旅游新景点“二奶巷”。早在18世纪到19世纪,锡矿大王先贤姚德胜就是在这里发家,他送了三条街给自己的三位太太,其中,“二奶巷”(二太太的巷子)最有特色。

这里没有唐人街(图6)

  这条巷子至今已有108年历史,左右两旁为双层店铺,总共30个单位,但在开埠初期一律以人居为主。当年的巷头巷尾均为路边摊,住户走出去就可祭“五脏庙”。此巷两排店屋之间的距离仅不到两米,只能由单匹马拉的马车经过。

  巷子里还保留了一家七八十年的老字号“黄高记”,这家餐馆只在午餐时营业,每天门庭若市。几十年来不但装潢和家具没变过,连味道也没变过。怡保华人以客家人和广东人为主,所以“黄高记”的古早味,都带有浓浓的粤菜色彩。

  “黄高记”从第一代掌厨传到现在,已经四代人了。当年,先祖们孤身只影来到南洋糊口,一心想着多赚点钱就衣锦还乡,谁料到后来中国战事不断,于是只有留下。回不了祖国安博体育官方,家乡味就是最好的乡愁解药,比如怡保豆腐花这道经典甜品。

这里没有唐人街(图7)

  怡保最古早的豆花品牌始于1952年,创始人就是漂洋过海来的华人。这个品牌经大半个世纪而屹立不倒,还年年销量激增,离不开华人先祖吃苦耐劳、落地生根的精神,而这无疑是后世华人的传家宝。

  华人生活的重点,除了美食和教育,还有就是宗教和祭祀。先民当年身处异乡,在生活面对困境之时,必然要让心灵有所寄托。就在旧街场的另一角,有一座坝罗古庙(又称“大伯公庙”),已有144年历史。

  坝罗古庙看上去并不豪华醒目,而许多陈设都超过百年历史,门匾上的木雕、建筑浮雕、神像、锣鼓和石钟全来自中国,最珍贵的是庙前的一对石狮。当年这里是一个著名的渡口,途经的船客都会到坝罗古庙祈拜。在老怡保人的记忆中,坝罗曾是繁华的代名词。坝罗古庙见证了怡保的兴起和发展,仿如“古月照今人”。

  对于流着中华血脉的华人来说安博体育官方,旧街场这样的地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“唐人街”。它不仅仅是一条街,而且是一大片街区,一整个华人社群,一段从古至今从未中断的华人历史,一个华人生活的完整系统。中国文化留下的烙印,就是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。

搜索